|
珠三角用工“向上看”“民工荒”移師內地 |
|
中國雜志網 |
發布時間:2008/11/14 星期五 下午 4:16:08 |
瀏覽次數:9585 |
|
關鍵字:
|
10月22日下午,從合俊公司分流出來的宋女士,拿到自己3個月的工資后,準備回到老家湖南永州找工作。
珠三角外向型經濟遭遇“寒冬”的時期,企業倒閉,職工失業在所難免;而內地企業卻張開懷抱盡情地吸納返鄉的務工人員。
代表著全國產業轉型風向標的東莞,率先顯現出人口就業環境的變遷。隨著沿海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民工荒”從沿海轉移到內地,而沿海技工人才越來越走俏,企業用工條件和環境亦發生變化。以金融危機為分界線,轉型時期的人口就業環境也在隨之轉型。
“民工荒”從沿海轉移到內地
東莞市美亞的無紡布制品有限公司位于東莞市北部的石龍鎮,最近該公司貼出一張招聘啟事,要招數十名普工,結果不到半日就有上百人前來報名。
“現在的招工形勢與兩年前的情況大不一樣了,只要聽說有大廠招普工,公告一貼,就有一大把的人去應聘。”長期在石龍做“獵頭”的老王介紹,今年以來,上述情景最近在當地的一些大公司頻頻出現。
去年以來,受最低工資提升、人民幣升值、電費、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東莞許多實力不濟的企業倒閉或轉移,這部分企業原有的普工便被迫分流。
石龍鎮某電子企業就是一個例子。該公司為了維持生存,今年將訂單減少到一半,并縮減員工人數,由500人縮減為200人,于是分流出的300人重新被推向勞務市場。這些分流出來的員工如果不愿離開,就會繼續在東莞找工作。這樣,同行業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也得到了相對緩解。
據當地知情人士介紹,這種情況在東莞市的虎門鎮、長安鎮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較多的地方均有出現。在廣州、深圳等地,上述類似情況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與沿海城市不同的是,內地一些接受“雙轉移”的城市則開始出現“民工荒”。據《武漢晚報》報道,8月17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騰飛擇業市場舉行的招聘會上,3000多個包括普工、操作工等在內的崗位,前去求職的人員只有數百人。這是武漢市首次出現夏季用工荒。
就在最近,內陸各地關于用工荒的報道相繼涌現: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今年上半年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項目49個,由此造成務工人員缺口近5000人;勞務輸出大省安徽去年用工缺口達40萬人以上,今年仍有可能增加……
在西部多個省份的企業,從去年起竟招不到工人,“民工荒”向中西部地區擴散,這已成為當今中國人口經濟的新動向。
沿海技工人才越來越走俏
在中西部地區正以“撿到籃子都是菜”的方式吸納務工人員的時候,企業對工人的要求在提高,但工人對薪水的要求亦在提高,這在新《勞動合同法》頒布后,在整個珠三角就業市場上得到了明顯的體現。
然而,企業在網上開出的價碼,讓求職者感受到的同樣是“差別”——同樣在一家電子企業,技術工基本工資1500元/月,而普工730元/月。
盡管如此,技工、熟練工仍然嚴重缺乏。近日在東莞市長安鎮舉行的一場莞深制造業大型專場招聘會上,506家企業提供的11326個招聘職位,主要招熟練工和技工,但求職者卻只有近7000人。
廣州柏明頓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高級顧問師符益群分析認為,在目前一些低技術含量的加工制造業企業用工需求萎縮的同時,一些有實力和有品牌的企業對人才要求則越來越高。
當前產業結構的調整,讓珠三角的企業進入新一輪洗牌的同時,也讓就業人口進行了一輪洗牌。種種跡象表明,珠三角就業市場的供需雙方都在朝著“兩極分化”方向變化:有實力的企業,不愁招人才,而有實力的求職者,則不愁找工作。反之亦然。
“一部分有競爭力的外來務工人員會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而城市化,另一部分則要被迫退出這個就業市場。”廣東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鄭梓楨認為,讓普工從珠三角流向廣東兩翼或內地,讓高端技術工留在珠三角,這正是珠三角各地決策者期望的情況。目前的人口就業結構已形成市場調節機制,因此地方政府的就業政策和人口政策可能會在較長時間保持不變。
|
|
來源: 年期 |
|
|
|
雜志目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