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
2月24日,一則《安徽官二代子女橫行霸道,戀愛不成將少女毀容》的帖子在論壇和微博上瘋傳。該消息稱,2011年9月17日下午,兇手陶汝坤因長期追求少女周巖不成,將其燒成重傷,兇手父母分別為合肥市審計局和規劃局干部。之后,那些冷靜的言論首先澄清的是嫌疑人的父親只是個科級干部。對此,有媒體直言:民眾為何對“官”的特權及司法的獨立性如此缺乏信心?
心理解讀:
花季少女被毀容的確讓人痛心,然而這個案子受到如此大的關注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兇手是“官二代”。
“官二代”這個詞在網上就像重磅炸彈一般,總能引發網民們非常強烈的反應和極端憤怒的情緒,有人說這就是一種“集體無意識”。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到底什么是“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又是怎樣影響我們的認知與行為的呢?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無意識”。無意識就是指個體“不曾覺察到的心理活動”。例如,給自己錄像的話,我們會發現很多平時自己完全不會意識到的“小動作”,這些“小動作”就是“無意識行為”。按照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的觀點,無意識包括大量的觀念、愿望、想法等,這些觀念和愿望因為和社會道德存在沖突而被壓抑,不能出現在意識中,但會改頭換面以夢的形式出現,所以有了大家所熟知的《夢的解析》。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把無意識分為“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兩種。“個人無意識”等同于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僅涉及個人的歷史和經驗;而“集體無意識”是指某種經驗在一個族群的成員中通過遺傳而代代相傳,故涉及到整個社會心理的變遷。最簡單的例子便是人們對蛇、黑夜等的恐懼。人類的祖先將長期生活經驗中形成的對黑暗與蛇的恐懼遺傳給了我們,所以這種“天生”的恐懼感并不需要后天習得。
“官二代”這個詞是否觸及了我們的“集體無意識”?
一種解釋是: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文明,看多了“統治階級(很可能是官N代了)壓迫人民”的情景,老祖宗們忍氣吞聲、怨聲載道,并將對“官官相護”的異常憤怒情緒遺傳給了我們,看到相似的情景就激活了對“官”的憤怒。這就是一種“集體無意識”,并造成了“官二代”這個詞對于觸發網絡憤怒情緒的巨大威力。
事實上,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集體無意識”并不足以完全解釋這種憤怒情緒,至少還有“個人無意識”在發揮作用。人們曾經耳濡目染聽到的、媒體大肆渲染的各種關于“貪污腐敗”的新聞、關于“官二代”特權的報道,以及這些信息所引發的不公正感都在我們心里留下了“痕跡”。這些都是“個人無意識”式憤怒的來源。
對于兇手,我們有足夠的理由憤怒,但僅憑“官二代”三個字就引發憤怒顯然不是理性的行為,莫讓“無意識”式的憤怒綁架你的情緒。無論兇手是否是“官二代”,我們都希望案件能夠依法處理,不會受到權利的干涉,同樣也不會被輿論左右。
(來源:中國科普博覽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