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
“大學里最遺憾的事就是……”最近,東北財經大學幾名學生最早發起一項曬出大學里“最遺憾的事”的畢業征集活動,活動迅速引發全國各地畢業生共鳴。畢業生們紛紛寫下各自的遺憾,并拍照上傳分享,以此緬懷即將逝去的大學生活。比如,大學里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泡過圖書館”、“畢業未過四六級”、“減肥大業未成功”、“沒談過戀愛”、“如果只能說一個,就是凡事未盡力”,也有人說“最遺憾的事就是沒有遺憾”。現在流行的“遺憾體”,內容以學業、戀愛、健身、社交為主。
心理解讀: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生活中大多數人都在遺憾著什么。
該排行是研究消極情緒的心理學學者Rose綜合了11項不同研究成果得出的。教育是讓人產生遺憾情緒最多的領域,其次是職業、愛情、子女養育、個人收獲和休閑。這在不同地域和年齡段都有較高的一致性。大學畢業對不少人來說意味著N年“寒窗”終結,職業選擇初定,愛情面臨“向左走,向右走”的難題,朋友們即將四散天涯,這些不禁讓人唏噓。此時,回憶大學里沒來得及做的事,黯然神傷,感嘆時間是把殺豬刀。
這些大學里遺憾的事,可能成為你的“未完成事件”(unfinished business),這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的是尚未獲得圓滿解決或徹底彌合的既往情境。“未完成事件”帶來“未完成情結”,總是在有意識與無意識中追求補償的意向,通俗地說就是那些“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更使人難以忘懷,也叫做“契可尼效應”。
1927年德國心理學家契可尼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交給一些人22種不同的任務,其中有一半任務要他們堅持完成,完成后才結束;另一半任務則在中途打斷,不讓其完成,隨機排列任務的出現順序和打斷順序。做完實驗后,讓他們立即回憶剛才做了哪些任務。結果,未完成的任務平均被回憶起68%,完成的任務平均被回憶起43%。人們對未完成的任務“耿耿于懷”,就像是對大學憾事念念不忘一樣,得不到的東西、未達成的目標往往會讓人記憶深刻,甚至刻骨銘心。
其實,雖然略帶感傷,但“遺憾體”還是傳得很歡樂。這是因為與消極情緒相比,人們對“遺憾感”的評價可高多了。人們賦予遺憾情緒很多額外價值:遺憾讓人們獲得了對過去的意義感,多了很多對自己和他人感受的洞察,和身邊人的關系變得更融洽,還知曉了避免重蹈覆轍之道。當提起那些大學的憾事,再一次重溫當時的一腔熱血和信誓旦旦,勾起的不僅僅是不可再來的傷感,一并襲來的還有曾經的歡喜、激動和滿懷期待,遺憾之事往往會誘發很多對當年積極情緒的回憶,正應了那句話“因遺憾而美麗”。哪怕結果不盡如人意,大家都為這份“心動”努力過,足矣。遺憾著,就是懷念著。(本資料由“中國科普博覽”http://www.kepu.net.cn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