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不得不承認,統一老壇酸菜方便面自2008年上市以來,雖然模仿者眾,但是一直保持了領先地位。
日前,統一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管理群總經理楊壽正表示,作為統一集團的優勢產品,老壇酸菜方便面2012年銷售額為40億元,占統一集團2012年方便面業務營收的55%。另外有數據顯示,經過“跟進狙擊”,康師傅的陳壇酸菜面也實現了15億元的銷售額,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5%。
可以說,這一次統一的品類創新比較成功,但統一需要警惕。40億和15億的差距看起來并不小,但是康師傅的“跟進狙擊”勢頭十分猛烈:起初請了“微博女王”姚晨,與汪涵對抗;隨著《泰囧》的熱播,又請來了徐錚和王寶強。這從側面反映了康師傅的野心之大,大有取而代之之勢。
這時候,回味一下“過往”,統一或許能多一些思考。
扎實的商品往往伴隨企業主“顧影自憐”式的迷戀,從而迷失了對市場的判斷;而精于市場營銷的企業主,往往不屑于對產品的精細打磨。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這也是市場的潛在規律。
統一就是那個毀棄的“黃鐘”,那個堅持原則而失卻了很多機會的“食古不化”者。
忽視競爭 崇拜USP
臺灣的營銷跟大陸的營銷是兩碼事,在臺灣的成功經驗,拿到大陸來很可能是刻舟求劍。
臺灣的商品可以“百花齊放”,因為臺灣的現代化程度比大陸超前,消費者的獨立意識更強,對商品的個性化需求更強。而大陸的消費者不想跟大家不一樣,如果太過“脫離群眾”一定讓他們惴惴不安。大陸的消費者更喜歡“標準化”的商品,因為標準化的商品更滿足于他們的從眾需要,讓自己變得更安全。
而統一的營銷人一直熱衷于USP(獨特的銷售主張)理論,所有的產品一出世,就直接盯著賣點不放,一定要提出產品的獨特賣點,幾乎不太涉及競爭層面的思考。
在多元化的的消費背景下, USP是有價值的,可是在同一化、標準化的大陸市場環境里,你要搶占的是消費“標桿”,而不是顧影自憐地挖掘你的賣點。說得更直接點,在大陸的市場環境下,賣點溝通是次要的,競爭才是第一要義。而統一直面競爭問題的時候,總是顯得諱莫如深。
統一的營銷人員絕對想象不到“香飄飄奶茶銷量可以環球一周”這樣的賣法能賣產品,甚至認為“太土了”。但事實是這種賣法是有效的,特別在大陸這種“集體文化”的從眾消費心態下。
不可否認,大陸經濟在快速發展,未來的消費者會越來越強調個性化、獨特性。但是現在不是未來, 如果統一現在一味地追求獨特賣點,忽視消費者的同一性,那就很難有未來。
缺乏品類觀
營銷觀念上過度關注USP,就必定缺失品類的思考方式。
統一一直夢想的是像可口可樂、王老吉這樣,一個單品可以賣遍天下。其實這種類型的商品,絕對不是從賣點里尋找出來的,而是從創建一個品類入手的。
以“特色菜”與“家常菜”為例,特色菜好吃但注定了是偶爾為之,是小市場;家常菜不好吃,但要天天吃,所以一定是大市場。也就是說,你的商品越有特色,市場機會越小,這就是統一所忽視的“特色悖論”,注定了它不能像可口可樂或者王老吉一樣成為一個巨無霸商品。
可口可樂:止咳水——提神醒腦——美國文化——暢爽,一直在 “去功能”化的弱化商品特點;王老吉:下火功能——防上火——消費情景,也是在去功能化。
所以,統一若想做一個巨無霸的商品,就必然要拋棄掉USP的營銷觀。下面以鮮橙多為例進行闡釋。
談到統一,就不能不談到鮮橙多,倒不是當年鮮橙多有多紅,而是這個品牌具有足夠的條件成為一個品類,但遺憾的是鮮橙多錯失了。
鮮橙多的成功除了建立在大眾對碳酸、水飲司空見慣審美疲勞的市場時機外,更多地體現在產品的附加利益上,用消費者的話講:“既然都是喝東西,為什么不喝一個多點美容價值的飲料?”這個超值的美容利益(或者說是美容暗示),讓鮮橙多撕破了年輕女性的市場口子,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在成功后,鮮橙多并沒有搶占“品類代表”的定位,而是迷失在產品多C、多漂亮的賣點里。
鮮橙多只顧著在市場上開疆拓土,收獲既得利益,沒想到后路讓美汁源用一個“果肉”就給抄了!消費者提到橙汁時,首先想到的是美汁源,而不是鮮橙多了,因為美汁源都含了果肉了,比鮮橙多更地道。
鮮橙多好像明白了這個道理,隨后推出“優選第一道鮮橙”的主張,路子似乎是對的,但姿態好像不太對。這種與美汁源競爭性的主張,雖然對作風穩健的統一來說算是一種突破了,但這個主張與美汁源提出“果肉”的時間相比,已經慢了幾拍。
現在,美汁源的戰線開始拉長了,鮮橙多應該鎖定橙汁區域進行“品類代表”的王位爭奪。把那些無厘頭的葡萄多、蜜桃多暫且放一下吧!去搶回本應屬于你的霸主地位,因為鮮橙多的基因里天然具有橙汁品類的“王室血脈”。
統一在臻于完美的產品下,應用嫻熟的賣點思考下,能否多一種思考模式呢?我想這對統一將會有不小的好處,對“不安全食品環境”下的普通消費者而言,更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