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規定一方面讓國外乳粉品牌占據統治地位的中國乳粉業面臨變革;另一方面也給國內乳企們帶來發展機會。未來,行業整合帶來的集中化,國外乳粉進入的高門檻等將帶來整個行業格局的變革。
6月18日,乳品行業領頭羊蒙牛宣布了對雅士利的收購。
消息在業內掀起波瀾,透過事件,業內紛紛猜測這是行業即將到來的改革信號。正當大家還未緩過神來時,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聯合其它8部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從政策上對乳粉業改革提出意見,讓行業變革大幕緩緩拉開。
《意見》指出,乳粉企業需參照藥品生產企業GMP認證模式,嚴格執行“五不準”,即不準委托加工,不準貼牌生產,不準分裝生產,不準用同一配方生產不同品牌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準使用牛、羊乳(粉)以外的原料乳(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
據悉,這是我國目前出臺的最嚴格嬰幼兒配方奶粉制度。制度的出臺必將給行業帶來地震,127家乳粉企業將在行業生態、奶源控制、生產質量標準、銷售渠道、價格漲跌等方面面臨諸多變局。具體情況讓我們來一一分析。
并購:大幕已拉開,國內企業或只剩50家
6月18日,工信部召集127家奶粉企業開會,發布了“雙提”行動方案,要求對嬰幼兒奶粉參照藥品管理,鼓勵乳粉企業兼并重組,提升嬰幼兒奶粉質量,提振消費者信心。
工信部表示,將大力推動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進行兼并重組,爭取2年時間培育形成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將國產奶粉行業集中度提升到70%以上。
同時,《意見》指出,自文件下發日起,未來兩年內將不再審批新的嬰幼兒奶粉企業。
奶源基地:全靠國內不現實
盡管多部委希望通過嚴控原料奶確保嬰幼兒乳粉的質量安全,但目前國內企業原料奶大部分都是從國外進口,企業自有奶源比例僅為30%左右,一旦立刻切斷現有進口乳源來源,那么海外自建工廠的乳企如何運回原料奶,將成為不得不考慮的棘手問題。
乳業專家指出,“自有奶源的乳企比重在20%-30%之間是合理的,超過40%就不合理了,因為國內奶源基地90%為農民所有,因此無論從任何方面考慮,大批量自建奶源對于乳企來說都是不現實的!
價格或將上漲;國內分裝外國進口粉或被禁止
由于進口奶粉成本增加,而國內不少乳企被迫退出,供給關系受到影響,未來進口與國產奶粉價格都將會有一定程度上漲。
同時新規強調,嚴格實行境外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注冊管理,嚴禁未注冊企業向境內出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嚴禁進口大包裝嬰幼兒配方乳粉到境內分裝。
目前來看,前幾大外資奶粉品牌,如美贊臣、惠氏、雅培、多美滋等將受影響,因為這些品牌在國內的工廠生產線有的是干粉混合包裝設備,即只負責分裝進口奶粉,而這部分不符合目前國家對乳粉行業實施的政策。
但也有行業人士傾向認為僅進口大包粉或基粉的不屬境內分裝。“不可能要求在華生產的奶粉必須用中國奶源,因為國內奶源根本不夠。以去年進口大包粉的數量來計算,國內奶源缺口至少有60萬噸!
首次試行藥店渠道專柜
目前,電商等渠道普遍存在銷售亂象,這對乳粉行業的傳統銷售渠道也帶來沖擊。業內人士指出,盡管當下不少電商都推出了進口嬰幼兒乳粉直營商城,但其中有部分乳粉產品未經授權,且有乳粉來源不明現象。
為此,政府部門表示,對嬰幼兒乳粉的銷售,除了要求經營單位應購入和銷售列入政府監管部門公示目錄的合格產品,實行專柜專區銷售外,還將試行藥店專柜銷售,生產經營單位要按照“誰生產誰負責”、“誰銷售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先行賠償和追償制度。
新規要求,嬰幼兒配方乳粉將參照藥品管理辦法嚴格管理,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許可條件,并且采取藥品企業G M P認證模式完善審核制度,建立原輔料備案制度,并試行在藥店專柜銷售。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新建和擴建項目的核準。
洋品牌:進駐國內將受更嚴格監管
近年來,“洋奶粉”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各類品牌數量達到100多個,其中也不乏在國外貼牌生產的“假洋鬼子”,存在不符合中國國家標準等問題。對此,《意見》加大了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監管力度,進口商必須保證其進口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對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將實施‘批批’檢驗,嚴格對向我國出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境外生產企業進行注冊管理,并在2014年5月1日前完成注冊工作。只有獲得注冊企業生產的乳品方允許進口,對經檢驗不合格的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采取退運或銷毀措施,列入‘黑名單’禁止其進口。
業界評論:
國內乳企部分受益,部分或將退出
進口奶粉研究專家 楊如
表面上,新政下國內大量中小型嬰幼兒奶粉企業將被整合并購,實際上,對洋奶粉打擊更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國內嬰幼兒奶粉將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首先,新的奶粉品牌進入中國的審批將更為嚴格,短時間內幾乎很難進入中國市場,限制了新的進口品牌。
其次,備案、檢測更為嚴格,進口奶粉品牌需要品牌所在國提供大量檢測證書以及認證,相當于要當地政府為奶粉作擔保;此外,進口奶粉檢測也增加了,從以往20多項增加到60項,對洋奶粉企業而言增加了進口難度。
這種做法不僅增加了檢測成本,也大大增加了流通時間,以往進口奶粉從生產線下線到進入中國經銷商倉庫需要半年,新政下至少增加了一個月的時間,倉儲流通等成本大為增加。
最后,不準分裝生產,而這一條禁令可能使大多數洋奶粉面臨無法銷售的困境。目前包括雅培、惠氏、美贊臣等大多數洋奶粉企業大都在國外濕法加工,然后將成品或者半成品的大包裝精粉進口到國內進行簡單的物理干法混合加工后罐裝。
如果這種國內干混后罐裝的生產模式被歸類為分裝生產,那么國內銷售前幾位的洋奶粉企業均面臨無法銷售的困境。
未來兩年,四分之三企業將退市
圣元國際董事長兼CEO 張亮
目前,嬰兒奶粉國內品牌硬碰硬年銷售收入超過20個億的有7家,10億—20億元的有4家。未來兩年,并購重組將會風起云涌,將有三分之一的洋奶粉退出中國市場,國內近200家奶粉企業將有四分之三退市。
從整體上來看,新政促進行業整合,對行業發展有利。但此次并購重組將更多建立在行政指令上,難免會傷及無辜,一部分運作良好并且不愿意被并購的中小乳企可能面臨被兼并重組的命運。
另外,此次新政不僅在于提高嬰幼兒奶粉的質量安全,也將促進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的發展,包括禁止分裝的做法將迫使海外乳企將生產工廠遷入國內,從而帶動國內乳企的發展。
國內乳粉企業能否翻身待觀望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 簡愛華
新政將對國內乳粉企業的后續發展產生影響,有一定品牌影響力和生產實力的企業勢必會從此次新政中獲利,乳粉行業內將出現“強者欲強、弱者退出”的趨勢,行業集中度也會隨之提高。
在新政作用下,行業兼并整合潮一定會出現,而出現的時間相信不會太久:一,蒙牛已經并購雅士利成功,其對伊利等乳粉優勢品牌產生一定壓力,伊利等企業勢必會在最快的時間內予以回擊;二,國家同時以GMP認證等條件提高了行業門檻,也為伊利等企業的并購創造了條件。
而國內乳粉企業在面臨國外品牌的強勢競爭時,是否有翻身余地,未來還有待觀望。具體來說,國內品牌在競爭方面不僅不具有品質優勢,而且在市場推廣和品牌策略也差強人意。盡管國內乳粉企業在產品安全方面做了諸多努力,GPS定位以監測奶源、電子追溯系統等,但在市場推廣和品牌價值未提升的背景下,其發展仍較有限。國內乳粉企業的產品推廣渠道較局限及廣告創新不足,未來應改善。
|